Main
Images
Events
Getting here
為閣下有一個安全和愉快的參觀旅程,請在到訪前了解以下重要資訊,提前計劃你的行程。
按此瀏覽更多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行程。
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四、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館
地下票務處將於閉館前一小時關閉。
地址:
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8號
博物館道(車站位置)
- 平日:296D
- 週末及公眾假期:W4、296D、973
柯士甸道西(車站位置)
下車後步行約五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 215X、261B、281A
雅翔道(車站位置)
下車後步行約十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 往尖沙咀方向:8、11、203E、280X
- 往觀塘方向:8、11、215X、281A
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車站位置)
下車後步行約五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 900、904、905、914、930、930X、934、936、948、952、960、961、962X、967、968、968X、969、970、970X、971、978、A10、A12、A17、E11、E11A、E11B、P960、P968
香港西九龍站
- J1出口:轉乘下列公共交通即可抵達西九文化區。
- 平日:文化專線CX1*
- 週末及公眾假期:文化專線CX1*、W4
- M出口:經圓方步行前往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五分鐘。
*CX1路線將安排一輛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公共小巴行走該路線,乘客可透過小巴營辦商的熱線 (852) 9326 2007預約低地台小巴的輪椅位。
博物館道(車站位置)
- 文化專線CX1*(港鐵柯士甸站D2出口至西九文化區)
- 26(港鐵九龍站至土瓜灣)
- 74(港鐵九龍站至旺角)
- 74S(港鐵九龍站至何文田山)
- 77M(港鐵九龍站至港鐵尖東站)
*CX1路線將安排一輛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公共小巴行走該路線,乘客可透過小巴營辦商的熱線 (852) 9326 2007預約低地台小巴的輪椅位。
九龍站(經機場快綫或東涌綫)
- E4或E5出口:沿雅翔道步行至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橫過行人天橋後,即可抵達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至十五分鐘。
- C1或D1出口:出站後,使用扶手電梯往1樓,跟從路標指示前往ELEMENTS圓方金區2樓的藝術廣場天橋出口。橫過行人天橋後,即可抵達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至十五分鐘。
柯士甸站(經屯馬綫)
- D2出口:轉乘下列公共交通即可抵達西九文化區。
- 平日:文化專線CX1*
- 週末及公眾假期:文化專線CX1*、W4
- B4或B5出口:經圓方步行前往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五至二十分鐘。
*CX1路線將安排一輛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公共小巴行走該路線,乘客可透過小巴營辦商的熱線 (852) 9326 2007預約低地台小巴的輪椅位。
你可告訴司機由雅翔道和柯士甸道西的迴旋處進入博物館道。藝術公園入口、M+ B1層的入口處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地下低層的入口處設有指定的上落客區。
逢週末及公眾假期由尖東出發,途經灣仔、中環及西九文化區(油麻地避風塘2號梯台)循環航行。
按此瀏覽更多資訊。
九龍站
- C1或D1出口:出站後,使用扶手電梯往1樓,跟從路標指示前往ELEMENTS圓方金區2樓的藝術廣場天橋出口。橫過行人天橋後,即可抵達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至十五分鐘。
- E4或E5出口:沿雅翔道步行至博物館道,抵達西九文化區。路程需時約十至十五分鐘。
於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下車後步行約五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 A10、A11、A12、A17、E11
博物館道
於博物館道下車,抵達西九文化區。
- 77M(港鐵尖東站至港鐵九龍站)
博物館道
於博物館道下車,抵達西九文化區。
- 296D、973
柯士甸道西
於柯士甸道西下車後步行約五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 215P、215X、261B、281A、50
沿柯士甸道西步行約二十分鐘,便可到達西九文化區。
在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請留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網頁,以取得最即時的相關資訊。
黃色或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一號或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博物館如常開放,所有戶外展覽或活動將會暫停。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如在開放時間前懸掛:
博物館將不會開放。稍後若取消警告信號,博物館將會在三小時後重新開放。若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博物館閉館時間不足四小時,當日將不會開放。
- 如在開放時間後懸掛:
博物館維持開放,並提供有限度服務。所有戶外展覽或活動將會暫停。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未經使用的門票有效期將由受天氣影響當天起計延長180日(不適用於星期三免費標準門票),訪客請保留原有門票,並於有效期內使用原有門票於同一時段進場。請參閱計劃行程或致電(852)2200 0217查詢開放時間。訪客於星期三進場將不獲退回門票差價。
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如在開放時間前懸掛:
博物館將不會開放。稍後若取消警告信號,博物館將會在三小時後重新開放。若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博物館閉館時間不足四小時,當日將不會開放。
- 如在開放時間後懸掛:
博物館將會即時關閉。個別場地會有不同的開放或營業時間,請參閱相關場地的最新資訊。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所有門票有效期將由受天氣影響當天起計延長180日(不適用於星期三免費標準門票)。訪客可於有效期內使用原有門票於同一時段進場。 請參閱計劃行程或致電(852)2200 0217查詢開放時間。訪客於星期三進場將不獲退回門票差價。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為每位訪客締造共融的參觀環境。我們關注不同訪客的需要,提供全面的無障礙設施及通達服務,讓不同能類型年齡層的訪客都能欣賞和探索我們的藏品。
了解更多計劃行程
RDE
Editorial
Others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示九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不少都是首次於香港公開展出。當中部分藏品更是從未對外公開展出。博物館亦定期舉辦有關中國文化藝術的特別展覽,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
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覽。
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
Main
Description
本展聚焦四川三星堆遺址的考古新發現。作為「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三星堆的發掘揭示了長江上游尤其是成都平原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展覽將呈現120件距今2600–4500年的青銅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貴文物,其中近半數為2020–2022年三星堆的最新發掘成果,也是此批文物首次在四川之外的展出。
展覽分四個單元,分別展現三星堆文化的藝術世界、城市生活、精神信仰和來龍去脈。作為2023年國慶前夕推出的特展,「凝視三星堆」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和各區域文化間的交流,亦是對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發展的回眸與致敬。
本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協辦,並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獨家贊助。
按此了解更多展覽資訊
主辦機構:
協辦機構:
獨家贊助:
Sidebar
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1月8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8
Tabs
Editorial
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
Main
Description
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是香港首度舉行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繪畫藝術珍藏展覽。展覽橫跨400多年西方藝術歷史長河,將展出由50位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藝術巨匠所創作的52件世界頂尖藝術傑作。
展品創作時期從15世紀至20世紀初,出自多位備受推崇的大師筆下,這些繪畫巨匠包括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泰納、康斯塔伯、莫奈和梵高。展出的經典名作涵蓋文藝復興、印象派、後印象派時期等多個藝術史上重要的轉捩點。
特別展覽「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英國國家美術館合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資助。節目/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友邦香港及澳門為是次特別展覽的首席贊助,美國運通Centurion 為主要贊助。
按此了解更多展覽資訊
主辦機構:
項目計劃資助:
首席贊助:
主要贊助:
Sidebar
2023年11月22日至2024年1月24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9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Main
Description
紫禁城建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地理位置,昭示了它在政治與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宮廷深刻影響着現今大眾對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築今日的格局、結合滿漢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創新工藝,並與世界各地交流。此展覽透過一百多件故宮典藏,介紹清代的紫禁城。
按此購票入場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1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
Main
Description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君主與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與二十多位皇后在此過着養尊處優、充實有序的生活,本展覽主要透過三百多件故宮珍藏的十八世紀精美文物,讓觀衆了解紫禁城內從清晨到夜晚的生活點滴,探索城內人員豐富的物質與精神世界。
按此購票入場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2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Main
Description
陶瓷除了廣泛作為民間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統治者和貴族階層的地位和品味。故宮博物院所藏中國歷代陶瓷,主要繼承明、清兩朝的宮廷典藏,品類蔚然大觀。本展覽為香港首次大規模展示故宮陶瓷藏品——這一百五十多件重點展品既是各時代的精品,也是中國陶瓷史的縮影。
按此購票入場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3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Main
Description
現代中文所用的「設計」一詞雖於十九世紀末才為人廣泛應用,但中國匠人構思及創作器物的傳統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這些古代設計蘊含對創新的執着、對物料的實驗精神,或是對用家體驗的考慮,與當代設計思潮契合。是次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一百餘件工藝瑰寶,以設計、製作及使用三個角度解讀中國傳統工藝的藝術價值。展覽亦會與香港的優秀設計師合作,展示傳統工藝對當代設計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響。
按此購票入場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5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
Main
Description
隨着香港在近代發展成爲繁榮的貿易城市,中國藝術品的收藏也變得非常活躍。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私人收藏逐漸傾向對外展示,有贈予公共博物館者,有設立私人博物館者,亦有不時籌辦本地及海外巡迴展覽者。這是首個回顧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覽,透過一百餘件展品,細述香港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藝術收藏活動,同時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的軌跡,並向一直為香港及海外觀眾弘揚中華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學者、博物館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按此購票入場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6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山林市城──遊歷舊園新景
Main
Description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山林市城──遊歷舊園新景」從當代視角出發,對中國傳統園林進行再創作。中國傳統園林的雛形約在公元前11世紀已經出現,至19世紀末,傳統園林的發展已蔚為大觀。園林與詩文、繪畫相互滲透,是中國藝術史上不可忽視的環節。八個香港本地藝術家及藝術組合,既有新晉,也有經驗豐富者,並肩探究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實地考察故宮博物院、圓明園、頤和園、北海公園、中國園林博物館等地,以此為靈感,創作了七件多媒體新作品。
參展藝術家通過動態、多媒體和聲音裝置呼應園林設計哲學,展場設計亦向香港美學致敬。其中,一組藝術家與藝術組合首次合作,通力創造與主題相關的大型雕塑作品。展覽中的一件聲音裝置更配有每月現場演奏,期以表演藝術賦予裝置更多層次。是次展覽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培育香港藝術人才,推動公眾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
本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辦,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是本館的首個「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專題展覽。
主辦機構:
獨家贊助:
免責聲明:任何情況下,捐助機構皆不會對任何人或法律實體因此載內容而作出或沒有作出的任何行為負上任何法律責任。
Sidebar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7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學習,是無休止的探索過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為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訪客提供豐富多彩、充滿創意的教育活動,當中包括一系列講座、工作坊、放映會、表演及導賞。其目標在於提升公眾觀賞文化藝術的興趣和能力。
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教育活動詳情,請瀏覽香港故宮網頁。
過去活動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瓊瑤自古來西域──清宮藏伊斯蘭玉器多樣性的賞析
Main
Description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器物處處長鄧淑蘋女士將探討為何在十八世紀後半葉,大量伊斯蘭世界製作的玉器東傳到中國並成為清宮典藏。鄧女士將講解這些玉器的功能,並根據其藝術特徵,區分出北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等四個地區風格。另外亦會從玉器上加刻的御製詩,解析乾隆帝的美學觀以及他對部分玉器的迷思。
講者:
鄧淑蘋女士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器物處處長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網上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外銷瓷探析
Main
Description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器物部主任呂成龍先生將介紹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古代外銷瓷。故宮博物院的陶瓷收藏舉世聞名,尤其是珍貴的清宮「五大名窯」瓷器,以及明、清時期景德鎮燒造的御窯瓷器。當中的外銷瓷主要是1949年以來通過國家撥交、私人或企業捐贈,和由故宮博物院購入等管道入藏,只有個別屬於清代宮廷遺留。雖然這些外銷瓷較不為人所熟知,但卻是館藏增長的明證。1949年以後,由國家文物局和文聯撥交,以及自行購買的數量均有所遞增──說明了外銷瓷在學者與收藏家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講者:
呂成龍先生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器物部主任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網上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康熙朝的歐洲火砲技術
Main
Description
清初歐式火砲在亞洲已經普遍流傳,滿人雖擅長騎射,對於火器亦十分重視。康熙朝是中國火砲史的重要時期,不論在火砲知識和軍事應用上都有突破性的發展。康熙帝是十分重視火砲的帝王,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發生後,清軍在耶穌會士南懷仁的協助之下鑄造火砲,得以順利平定叛亂。其後,清廷又多次自製各種歐式火砲應對戰事,並加強八旗部隊火炮的編裝和操練,奠定大清帝國盛世的基礎。
講者:
周維強博士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研究員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網上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清代宮廷服飾制度及其文化內涵
Main

Description
是次演講將介紹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十七萬餘件織繡文物,探究清代宮廷服飾制度,服飾背後的文化內涵,課題包括宮廷服飾中體現的等級、滿漢文化的元素等。
講者:
嚴勇先生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宮廷部主任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1年12月11日
上午10時至11時
Zoom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皇帝的瓷器──帝王品味與工藝創作
Main

Description
供用皇家的器皿,堪稱是當代珍品。有獨特品味與喜好的皇帝,更會透過親身督造、揀選的機制,追求技術與美學的新境。本次講座擬以宋徽宗的汝窯青瓷、明成祖的甜白瓷、清聖祖康熙帝的琺瑯彩瓷三種不同風格瓷器,析述皇帝品味為瓷器燒造所開創的新局。
講者:
蔡玫芬女士,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Zoom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古玉新探——早期中國禮儀玉器的興衰
Main
Description
玉器在中國文化中擁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其象徵意義遠遠超出了單一的裝飾功能。在八千餘年的玉器文化歷史中,其功能和地位也在不斷變化。作為地位財富和構建禮儀制度的代表,玉器是認識早期中國文明發生和發展史的重要環節。是次演講將以考古學的新發現為基礎,探討禮儀型玉器在中國文明形成過程的作用和意義。
講者:
焦天龍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席研究員
Sidebar
2021年10月23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Zoom
Tabs
Editorial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展在「典亞藝博2021」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參加於2021年10月8至1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典亞藝博2021」。在香港故宮展位中,訪客能一睹香港故宮建築的風采、參加多項創意活動,更能預先了解將於2022年7月開幕展中亮相的藝術珍寶。
香港故宮展位設計優美,構思巧妙,其主題為「縱橫連結——香港故宮」,旨在探索歷史與當下之間的連繫,以及中國與世界文化之間、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與融會,突顯博物館的香港角度與環球視野,展現作爲交流、創新與合作平台的定位。
歡迎大家蒞臨香港故宮展位,展位内每天有導覽、演出和示範等活動,適合成人、兒童與有特殊需要的訪客參與。觀眾還可以了解如何支持本館、就業發展機會和義工計劃等資訊。此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及其他參與本館籌建的重要人員,如研究員、策展人、設計師及藝術家等,將主持四場講座及一場對談,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博物館籌備工作幕後的精彩故事。
如有興趣參與以上活動,可在此了解如何參加「典亞藝博2021」,並登記參加香港故宮的活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節目網站:
典亞藝博2021
Sidebar
2021年10月8至10日(星期五至日)
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C,
典亞藝博2021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區C12 展位
公眾講座︰展覽廳3C,典亞藝博2021演講廳
示範與表演︰典亞藝博2021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區C12展位
Tabs
Editorial
傳承與創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創建
Main
Description
Sidebar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下午3時至4時15分
網上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香港書展2021: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宮藝」之旅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首度參與香港書展2021(書展),將於場內設置創意學習區,邀請訪客體驗一場創新的「宮藝」虛擬旅程,並將於書展期間舉行由頂尖學者主持的三場講座,旨在推廣故宮文化藝術及加深公眾對博物館的認識,而博物館將於2022年年中開幕。
是次「宮藝」虛擬旅程由博物館學習及公眾參與團隊策劃,帶領公眾跨越時空,以視野遊走紫禁城,了解博物館的建築和展覽,站在全新角度拆解「故」和「宮」的概念,重新領會故宮博物院其豐富館藏及宏偉建築立足當下的意義。團隊透過結合線上線下的創意學習體驗,讓大家寓學習於遊戲,希望激發公眾探索中國文化藝術的獨特之處。公眾可於書展期間親臨「宮藝」創意學習區,用手機透過網頁應用程式進入虛擬旅程,並於現場欣賞「宮牆」電子螢幕藝術裝置。
此外,博物館將於書展期間舉辦三場講座,由博物館的副館長及研究員深入淺出地訴說與故宮文化藝術相關的趣事,講座主題以飲食文化(講座一:「從攢盒與攢盤看點心與輕食」)、重大文物歷史事件(講座二:「百年回眸:北京觀象臺天文儀器之被劫與歸還」),以及博物館開幕展覽2022的介紹(講座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重新發掘故宮寶藏」)為主。公眾人士可於書展網頁免費預約或現場登記,額滿即止。
Events
Sidebar
2021年7月14至20日
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2021年7月14、15、18及19日)
上午10時至晚上11時(2021年7月16及17日)
上午9時至下午5時(2021年7月20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C展覽廳
Additional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問世間情為何物──宮廷女性與藝術名作的故事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將探討女性在中國書畫名作形成與流轉過程中的作用。是次講座將從新角度介紹《洛神賦圖》和《深秋帖》等重要作品。
講者:
王伊悠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
Sidebar
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
Zoom
Tabs
Editorial
故宮對談︰陳智思與吳志華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年中開幕,各項開館籌備工作正推進中。本館主席陳智思議員和館長吳志華博士將於網上暢談博物館的各項籌備工作,內容包括:博物館定位﹑開幕展覽和營運計劃,並設交流環節,歡迎公眾提問和表達意見。
語言:
廣東話,不設字幕及即時傳譯
日期: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活動平台:
Zoom
講者:
陳智思議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主席
吳志華博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
收費:
免費
查詢:
(852)3749 9877,pc@mansumpr.com
備註: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活動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下午2時30分至4時
網上活動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故宮書畫名品的形成-以米芾《蜀素帖》為例
Main
Description
何謂「名品」?名品形成的因素為何?台北故宮書畫收藏豐富,尤其包括多件重要書畫家的代表作,這些作品也是在藝術史的典範,它們之所以成為「名品」,可歸結為三項因素:(一)這些作品與藝術家生平際遇有密切關聯;(二)作品流傳有緒,在傳藏過程中,受到歷代皇室或私人鑑藏家的珍藏及宣揚;(三)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清宮舊藏由帝王之私,開放為世人共享,這些名品經過現代博物館典藏、研究、展覽及教育推廣等作為,不但成為藝術史學界的探究對象,也廣為大眾所知。本講座以故宮藏北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名跡《蜀素帖》卷及相關書畫為例,論述本卷創作因緣、書寫內容、流傳經歷及相關展覽、研究、出版等教育推廣活動,說明名品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語言:
普通話主講,設英語及廣東話即時傳譯,不設字幕
日期:
2021年5月8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
活動平台:
Zoom
講者:
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
收費:
免費
備註: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1年5月8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
網上活動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故宮文化講座系列:走進故宮──紫禁城傳統文化解析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2021年4月至6月主辦首輪故宮文化講座系列,來自三地故宮的專家,將以紫禁城建築、宮廷文化及故宮藝術收藏等為主題,作精彩的演講,從而加深公衆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和認識。首輪的三個網上公開講座分別於2021年4月10日、5月8日及6月12日進行,敬請留意。
講座簡介:
紫禁城、故宮、故宮博物院三個詞語,是時間還是空間,抑或是性質迥異而稱名不同?
偌大的空間,成千的建築,是以何種規則佈局?
建築的色彩,蘊含什麼思想?
建築的樣式,昭顯何種等級?
稱殿,還是叫宮,是否有別?
不同宮殿的命名有何深意?
一座紫禁城,兩代帝王家,這裡的帝后妃嬪、金枝玉葉,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家國天下的悲喜劇。
這裏還有古代帝王臣工,或孜孜搜求,或巧思造作,或編纂批呈,延續中華統緒之鐘磬鼎彝,怡情悅性之藝術珍品,錦衣玉食之實用器具,記錄文化的圖書文籍,行政運作的文書檔案,遺存到今天,我們統稱為歷史文物。
這建築、這人、這物,立體、生動、形象地向今人敘說著歷史的故事。而我們,可以從中汲取,蘊含聖哲先賢的聰睿智慧,滋養時代精神的瓊漿甘露。
語言:
普通話主講,設英語及廣東話即時傳譯,不設字幕
日期: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12時15分
講者: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
收費:
免費
查詢:
(852)2200 5500,hkpm.info@wkcda.hk
備註:
-
活動內容或有更改,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的權利。
-
本次講座僅限直播,不會提供網上重播。
Sidebar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下午12時15分
網上活動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萬物有靈:國際博物館兒童教育的新方向
Main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邀得享譽國際文博界的博物館教育專家莎倫・謝弗博士(Sharon E. Shaffer)主講公益網上講座。是次講座以適用於各類教學環境的「實物教學方式」為題,創新的學習方式輔以實用有效的教學工具,旨在讓您不論身處博物館、教室,甚或使用網上平台,均可善用博物館資源教學。
謝弗博士乃美國史密森博物學院在兒童早期學習中運用博物館藏品的先驅。針對幼稚園至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及習慣,謝弗博士將結合多年研究及實踐經驗,運用紫禁城珍藏,生動地講解基礎的教學方法及技巧,並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材料。
是次講座將以英文主講,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報名,首十名報名者可獲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精選紀念品。所有參加者同時獲邀參與課後討論,並有機會贏取大獎。
語言:
英語
日期: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
講者:
莎倫・謝弗博士
主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博士
收費:
免費
查詢:
(852)2200 5500,hkpm.info@wkcda.hk
Sidebar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上午10時至11時30分
網上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從敦煌、故宮看傳統的未來」講座
Main
Description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邀請,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以「從敦煌、故宮看傳統的未來」為主題作演講。這是王院長自二零一九年四月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首次在港舉行的講座。王院長在演講中分享了他對敦煌與故宮兩個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的經驗和心得,並就如何將敦煌和故宮所代表的傳統中華文化,連繫現代,走向未來,提出了精闢的見解。講座後,他與近四百名與會的觀眾進行了交流。
王院長於演講中細談故宮在弘揚及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和影響力,及分享有關故宮館藏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他指出故宮代表著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的頂峰,當中的文物蘊藏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底蘊。至於被黃沙包圍的敦煌莫高窟,則反映了中國古代四至十四世紀佛教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故宮博物院作為文物守護者,致力保護、研究和傳承璀璨瑰麗的中華文化,肩負著聯繫傳統與未來的使命,並希望以嶄新有效的手法,向公眾及國際社會展現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
語言:
普通話主講,設英語即時傳譯
日期:
2019年12月16日(星期一)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15分
地點: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
講者: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
主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
收費:
免費
Sidebar
2019年12月16日(星期一)
下午3時至5時15分
自由空間
Additional info
Tabs
Editorial
博物館的餐飲區不僅提供多元精彩的美食,更為博物館增添令人嚮往的去處。餐飲區與博物館的展覽和服務融為一體,豐富並完善了整體參觀體驗。餐飲區提供形形色色的餐飲選擇,加上擁有壯麗的海港全景,自成一道風景線。
Cupping Room
Main
Taxonomy
Content
Cupping Room是一家屢獲殊榮的本地精品咖啡烘焙店。故宮文化博物館分店推出獨家飲品,如冰滴咖啡及冷泡茶,以及一系列的手工茶,滋味美食包括極具風味的刈包、招牌意大利麵以及多款烘焙包點。
地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地下低層
營業時間: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電話:(852) 9311 8689
網址:
www.facebook.com/cuppingroomhk/
www.instagram.com/cuppingroom.hk/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金玡居
Main
Taxonomy
Content
金玡居是上海遠近聞名的飲食品牌,提供多種大眾化的中式麵食為主。主打菜式包括花雕雞湯麵和紅燒酸菜牛肉麵 ,同時也提供港人至愛的特色小食,如鹽酥雞、麻辣牛腱和香滷千層豆腐等。特式飲品如珍珠奶茶和冰黑珍珠花生燕麥奶同樣深受歡迎。
地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地下低層
營業時間:
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電話:(852) 2714 2638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Crepes & Bakes
Main
Taxonomy
Content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璟瓏軒
Main
Content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下江南(於5月21日開幕)
Main
Content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ART EXPRESS by 商務印書館】
Main
Content
【ART EXPRESS by 商務印書館】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禮品店,以「皇帝的多寶格」為設計理念,設六個分區,讓訪客瀏覽精選商品與及出版物時,體驗皇帝收藏及欣賞古玩和異國奇珍時的樂趣。
禮品店不僅全面銷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文創產品系列,更精心搜羅來自世界各地與故宮博物院及展覽相關精品、紀念品及書籍,引領訪客穿梭古今隧道,探索知識的寶藏。
地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地下
營業時間:
星期一、三、四及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星期二(公眾假期、農曆年初一及二除外):休息
電話:(852) 2575 8003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博物館大樓由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這座現代建築展示了對傳統美學的全新演繹,其靈感來自「中國傳統建築」、「中國藝術」與「香港城市景觀」三大元素。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位於西九文化區西端,坐擁香港的地標維多利亞港的景觀。
博物館佔地約1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其中展廳總面積7,800平方米。
博物館提供無障礙設施和育嬰室,館內外亦設有充足的休息區,另有演講廳、學習空間、禮品店與餐廳等一系列設施。博物館交通便利,乘坐港鐵、巴士、的士或私家車均可輕易到達。
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位於西九文化區西端,展示故宮博物院及世界各地的珍貴藏品。
理念及使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博物館,推動公眾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並與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緊密合作,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博物館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撥捐35億港元成立,並於2023至2031年期間支持其部分年度大型展覽及教育項目。
博物館將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博物館將透過學術研究的新成果、創新的巡迴展覽,以及教育、文化和專業人士交流計劃,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作為國際級的文化機構,博物館亦是香港社區的文化資源;作為一個活力充沛的平台,它將積極推動社區參與、鼓勵對話與合作,並增強文化創造力和跨領域合作。
了解更多有關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聯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電話: (852) 2200 0217
網站:https://www.hkpm.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