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心制作:小剧场粤剧《文广探谷》
Main
Description
《文广探谷》为戏曲中心制作的第二部小剧场粤剧,取材自杨家将故事,除了保留传统排场,还加入当代剧场科技及原创桥段,为历史故事赋予全新意义,借喻戏曲这种古老艺术在现今社会的传承,擦出传统演绎手法与现代剧场设计之间的火花。
所获殊荣:
- 2019年第四届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展演「戏曲类最佳剧目」
- 2019年第四届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展演「戏曲类最佳演员」(黎耀威)
- 2019年第六届北京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关目、台型、功架、身段、唱腔,雄浑成熟,有戏有力有情,之前(黎耀威)赢得最佳演员的确是实至名归。」
──香港资深戏剧工作者白耀灿
「故事情节丰富,短短80分钟,起承转合面面俱圆,传统戏曲结合科技颇富新鲜感...... 四位演员要分饰三代人,想必是下了许多苦功。」
──粤剧名伶吴美英
冠名赞助:
制作:
艺术及制作团队:
监制、导演:钟珍珍*
编剧、导演、编曲:黎耀威、黄宝萱
技术总监:胡伟聪*
舞台设计:黄逸君
灯光设计:萧健邦
音响设计:温新康
音响设计(2019年北京首演):杨我华
录像设计:方晓丹
助理监制:李嘉隆*
制作经理:卢月芳*、陈嘉仪*
监制助理:庄淑雯*、丘颖晞*
演员:
黎耀威 饰 杨继业(杨令公)、杨宗保
黄宝萱 饰 杨七娘(杜金娥)
吴立熙 饰 杨文广
沈柏铨 饰 杨洪、王文
乐队:
音乐领导:毛奕俊
击乐领导:陈定邦
乐师:钟诗玲、苏绍勋、黄婉苓、黎家维、何卓晋 、梁淑妍、陈一凡、高永熙、何卓涛
*西九文化区职员
Gallery
Additional info
Tabs
小剧场粤剧《文广探谷》是戏曲中心制作的第二部作品,上一部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展现粤剧从古到今的风格,以及当代探索经典的尝试,而《文广探谷》则旨在讨论戏曲的传承。
创作上,全剧保留了粤剧传统排场,包括「大战」、「困谷」、传统粤曲《杨继业闯碑》;在家传户晓的「杨家将」故事骨干之上,加入新桥段,如「闯碑」一场;情节时序、虚实交错,配以简约的录像设计和舞台效果,呈现千军万马的武打场面,揭示和连结故事中人物的心境。音乐上,整剧的旋律耳熟能详,腔词能琅琅上口,均能加强观众对每个角色的印象和营造战场的氛围,烘托出一幕幕既动人又发人深省的情节。表演上,演员展现了南派粤剧的身段,亦在武打上糅合南北派的工架,表达此剧「传」与「承」的主题。
故事由《令公闯碑》开始,以文广对杨家过去的思索诉说粤剧的过去;其中的「大战」、「困谷」,既是文广身历其境,也是让观众对传统粤剧排场的欣赏与反思:戏曲的「古老传统」,我们应如何看待?传授杨文广梅花枪法的杨七娘,与及杨家老仆杨洪,二人份属不同世代和身份,代表各自背景对于传承的看法。
此剧既阐述青年创作团队的想法,亦盼观众能从中思考各种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健康地传承下去,也期望大家在创新之余也不忘传统,更希望透过剧中的人物、角色和剧情来回应当代对传统戏曲的思维方式,令观众有所体会。
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华人聚居之地。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Workflow
Editorial
戏曲中心制作: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预演)
Main
Description
戏曲中心小剧场粤剧系列第三部原创作品,《霸王别姬》(新编)及《文广探谷》的监制兼导演钟珍珍领军,黎耀威和黄宝萱再度联合编剧、导演、编曲,与艺术新秀奖得主吴立熙,及青年演员沈柏铨共同演出。
剧中演员将传统身段唱腔与现代音乐结合,并运用录像设计及现代剧场的舞台装置及各种元素,营造尔虞我诈的气氛,同时思考宿命论:到底命运是否早被注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于太庙领旨的武成王、文贵妃和敦华太子尚在忖测圣意之际,传旨太监突倒下,圣旨上却只有「王位」,这二字不单戳破三人的野心,更牵扯出皇族之间的权谋和心计。宫廷之内,是否需要不择手段,方可「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为戏曲中心首个通达共融的制作,我们经过遴选,邀请一位以香港手语沟通的聋人参演其中一个角色。此外,每场演出均设有剧场视形传译。
冠名赞助:
制作:
艺术及制作团队:
监制、导演:钟珍珍*
编剧、导演、编曲:黎耀威、黄宝萱
技术总监:胡伟聪*
舞台设计:黄逸君
灯光设计:萧健邦
音响设计:温新康
录像设计:方晓丹
助理监制:李嘉隆*
制作经理:卢月芳*、陈嘉仪*
监制助理:庄淑雯*、丘颖晞*
演员:
黎耀威 饰 武成王
黄宝萱 饰 文贵妃
吴立熙 饰 敦华太子
沈栢铨 饰 荣谦
黄耀邦 饰 荣福
乐师:
音乐领导:毛奕俊
击乐领导:陈定邦
乐师:钟诗玲、苏绍勋、黄婉苓、黎家维、何卓晋 、梁淑妍、陈一凡、高永熙、何卓涛
*西九文化区职员
Additional info
Tabs
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预演)是继《霸王别姬》(新编)、《文广探谷》后,戏曲中心制作的第三部全新原创小剧场粤剧。
前两部作品皆以经典故事或剧目为创作蓝本,而《奉天承运》则以原创的戏曲故事为主轴,透过错综复杂的剧情探讨命运,借着剧中人物的性格诠释全剧中心思想。
作品结合创新与传统,融入实验与科技。全新的故事桥段,突破传统戏曲说故事的模式。表演上将传统身段、唱腔及音乐,加以润饰、发展;结合当代表演、音乐与舞蹈,为呈现传统粤剧再尝试迈进一步。现代舞台技术装置,使虚实、真假融合,例如舞台场景配以多媒体影像、灯光、声音效果等,令观众顿时感受到时空转换的梦幻;同时透过各种剧场元素,突显剧中一众角色的内心世界,为观众创造全新的粤剧经验。
此外,小剧场粤剧《奉天承运》是戏曲中心首部通达共融的作品,我们把通达理念贯彻于创作中,发挥不同能力人士的艺术潜能,提升艺术表演层次,也希望能透过与他们合作,建立社区关系,加强大众与粤剧文化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推动粤剧普及之余,促进共融文化。
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华人聚居之地。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 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Workflow
Editorial
戏曲中心制作: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
Main
Description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为戏曲中心首部委约作品,糅合传统与创新意念,结合传统粤剧表演程序及当代舞台设计,细腻地刻划项羽与虞姬之情,及诉说西楚霸王项羽面对江山美人尽失之际的怅然回眸,同时创作团队祈望能给观众展现粤剧从古到今的风格。 此剧曾获邀参与亚洲多个城市之艺术节,屡获殊荣。
所获殊荣:
- 2022年北京纪念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榜单之40台剧目奖」
- 2018第五届及2019年第六届北京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 2018年首届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2017年度最佳小剧场戏曲奖」
「这戏的艺术水平之高是香港少见,无论在剧情编排、动作、唱词、走位和演员配合都相当出色。」
──香港粤剧演员文礼凤
「可以入眼、入耳、入心、入梦的品质之作。 此剧武戏文做,新意迭出。 唱腔以梆黄为基础,适当融入当代旋律和技法...... 颇具小剧场特色。 」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梧桐(北京)
冠名赞助:
制作:
艺术及制作团队:
监制:钟珍珍*
编剧、导演、编曲:黎耀威、黄宝萱
技术总监:胡伟聪*
舞台设计:黄逸君
灯光设计:萧健邦
音响设计:温新康
服装设计:谭嘉仪
花旦头饰设计及制作:曾俊霖
助理监制:李嘉隆*
制作经理:卢月芳*、陈嘉仪*
监制助理:庄淑雯*、丘颖晞*
演员:
黎耀威 饰 项羽
黄宝萱 饰 虞姬
吴立熙 饰 马童、士兵
乐师:
音乐领导:毛奕俊
击乐领导:陈定邦
乐师:钟诗玲、苏绍勋、黄婉苓、黎家维、何卓晋 、梁淑妍、陈一凡、高永熙、何卓涛
2016 年首演制作团队:
灯光设计:冯海林
音响设计:袁卓华
服装设计:谭嘉仪
*西九文化区职员
Gallery
Additional info
Tabs
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以传统粤剧故事为蓝本切入,逐渐演变至近代粤剧的演出风格,在坚守的传统上以创新点缀,剧中三人角色犹如展示了粤剧的过去、今世与未来,反映了青年粤剧演员对传统戏曲的未来展望,向观众呈现粤剧的流变与发展,为戏曲的未来发掘全新方向。
全剧在剧本编排上,依循霸王项羽的时间线,从霸王回营到四面楚歌,再从虞姬舞剑到霸王自刎,层层递进,将悲剧逐级引向高潮。整部戏曲偏向着重霸王项羽的内心想法,而非以虞姬作主线,集中刻划霸王与虞姬之情,为观众呈现《霸王别姬》新的叙事面向。
故事以传统粤剧表演程式「走四门」、「跳大架」作为序幕,并以「中州韵」演绎,配合粤剧锣鼓,保留传统精髓,显示年轻戏曲演员锐意创新而又不忘传统,继承于根底,创新于无形。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虽然简单干净,实则蕴含着不简单构思的感觉,配合近代音乐、灯光的运用等贯穿全剧,令此剧增添不少时代感。音乐上,在项羽入帐与虞姬对饮的情节中,编者逐渐糅合当代粤剧特色,如梆黄交替、小曲牌子穿插运用,并以「广州话」作为唱念基础;中段将舞台交给乐师们,演绎一幕两军大战的场口,让观众有如置身于战场一样;及后的〈乌骓〉及〈乌江自刎〉两节,不仅加强霸王项羽、虞姬及士兵的心理刻划,更透过创作新曲,尝试在传统旋律上加以推进。演员为了力求达致表演更上一层,不断尝试创新,加插了特别的身段及舞蹈形体动作,将角色营造得更立体。
由霸王回营掀起序幕,一幕幕与虞姬的对饮当歌,到后来霸王在英雄末路时表现出悲壮之气,虞姬义无反顾自刎殉情之凄美,烘托出项羽有血有泪的形象,不再只是一个败走乌江、心灵脆弱的悲剧英雄。故事最后更留有伏笔,值得让观众去思考霸王的最终抉择和编者的心思。整部作品以粤剧传统及创新交替出现的手法演绎,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粤剧的套路及唱腔,以此展示创作团队对传统粤剧演绎技法的秉承与尊重,另一方面则表现对粤剧的铺排或情节能产生无限的可能。
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 200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Workflow
Editorial
戏曲中心制作:小剧场粤剧独脚戏《修罗殿》
Main
Description
此剧由戏曲中心委约,为粤剧名伶罗家英博士从艺半世纪以来首部独脚戏,他亲自创作及一人分饰多角,将黑泽明经典电影改编成小剧场粤剧独脚戏。
故事时空由日本改为明末,保留剧本骨干,由强盗与一对夫妇牵涉的命案开始,审讯过程中带出多个不同版本的「真相」。作品向电影的剪接和现代剧场的叙事手法取经,打破粤剧传统舞台和灯光,在台上不断转换时间与空间,与观众以不同角度思考道德、信任和人性。
罗家英博士近年致力将外文经典如《李尔王》、《马克白》改编成粤剧,尤其特别欣赏黑泽明的作品,《修罗殿》为他思考沉淀经年的成果,去年曾演出接近三小时的足本群戏,今次小剧场的演出撷取精华,透过多媒体的互动,结合现代剧场手法,向难度更高的独脚戏挑战。
冠名赞助:
制作:
艺术及制作团队:
编剧、导演、演员:罗家英
监制、导演、剧本整理:钟珍珍*
作曲、编曲:谭兆威
助理编曲:何绮雯
技术总监:胡伟聪*
舞台设计:陈兴泰
灯光设计:萧健邦
音响设计:钟泽明
录像设计:方晓丹
助理监制:李嘉隆*
制作经理:卢月芳*、陈嘉仪*
监制助理:庄淑雯*、丘颖晞*
演员:
罗家英 饰 呼延豹、东方玉、孟瑶、泓定和尚、商人邓东、农夫区洋、灵媒地狱七姑
乐师:
音乐领导:李迪伦
击乐领导:麦嘉威
音乐演奏:茶馆新星剧团乐队
*西九文化区职员
Additional info
Tabs
Workflow
Editorial
传薪创艺工作坊:万寿菊刺绣
Main
Description
Additional info
Tabs
Workflow
Editorial
传薪创艺工作坊:文广版画
Main
Description
Additional info
Tabs
Workflow
Editorial
传薪创艺工作坊:仿点翠胸针
Main
Description
Additional info
Tabs
Workflow
Editorial
节目及门票
Main
电话购票︰2200 0022
网上购票︰ www.westkowloon.hk
票务查询︰2200 0022
Content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关于我们
Main
Content
由戏曲中心主办的小剧场戏曲节,于每年秋季举办,旨在为观众带来一连串创新而具实验性的作品,保留戏曲的传统意念之余,亦致力融入当代剧场科技,提升演出美学的层次。
小剧场戏曲节的作品风格迥异,每个演出约长一小时三十分钟,涵盖多个地方剧种,包括粤剧、昆剧、京剧、淮剧、梨园戏等,继承戏曲艺术传统之余,亦注入新尝试及当代美学思考,以实验方式展现戏曲的活力。
承蒙香港友好协进会的鼎力支持,冠名赞助第五届小剧场戏曲节,本届将呈献两套全新的小剧场粤剧制作,包括名伶罗家英从艺半世纪以来的首部粤剧独脚戏《修罗殿》,以及小剧场粤剧得奖班底的全新创作《奉天承运》(预演)。本届亦会再度把小剧场粤剧《霸王别姬》(新编)和《文广探谷》搬上舞台,让观众回味两套得奖佳作。除了舞台演出,亦特设「传薪创艺工作坊系列」,包括万寿菊刺绣、仿点翠胸针和版画工作坊,延续小剧场戏曲承传创新的精神。
期望小戏场戏曲节能继往开来,一直发挥戏曲艺术的创作活力,日后逐步发展为业界恒常的展演平台,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剧场戏曲节遥相呼应。
Editorial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