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Description
此劇由戲曲中心委約,為粵劇名伶羅家英博士從藝半世紀以來首部獨腳戲,他親自創作及一人分飾多角,將黑澤明經典電影改編成小劇場粵劇獨腳戲。
故事時空由日本改為明末,保留劇本骨幹,由強盜與一對夫婦牽涉的命案開始,審訊過程中帶出多個不同版本的「真相」。作品向電影的剪接和現代劇場的敍事手法取經,打破粵劇傳統舞台和燈光,在台上不斷轉換時間與空間,與觀眾以不同角度思考道德、信任和人性。
羅家英博士近年致力將外文經典如《李爾王》、《馬克白》改編成粵劇,尤其特別欣賞黑澤明的作品,《修羅殿》為他思考沉澱經年的成果,去年曾演出接近三小時的足本群戲,今次小劇場的演出擷取精華,透過多媒體的互動,結合現代劇場手法,向難度更高的獨腳戲挑戰。
冠名贊助:
製作:
藝術及製作團隊:
編劇、導演、演員:羅家英
監製、導演、劇本整理:鍾珍珍*
作曲、編曲:譚兆威
技術總監:胡偉聰*
舞台設計:陳興泰
燈光設計:蕭健邦
音響設計:馮璟康
錄像設計:方曉丹
助理監製:李嘉隆*
製作經理:盧月芳*、陳嘉儀*
監製助理:莊淑雯*、丘穎晞*
樂師:
音樂領導:李廸倫
擊樂領導:麥嘉威
樂師:司徒蔚雪、朱智明、何綺雯、何晉熙、吳泳霖、吳家寶、茹健朗、袁嘉怡、廖俊熙
*西九文化區職員
Additional info
Tabs
小劇場粵劇獨腳戲《修羅殿》是由戲曲中心委約創作,由名伶羅家英一人分飾多角,改編日本經典故事《羅生門》。
羅家英先創作長兩個多小時的長版《修羅殿》,公演後再創作此小劇場獨腳戲,可以說是把長版濃縮成90分鐘的精華版本。
全劇透過舞台裝置、燈光、音響等現代劇場技術,為觀眾創造全新粵劇經驗。此為獨腳戲,但結合多媒體錄像,演員可與錄像中的角色對話,帶出作品精髓:透過不同的角色,轉換與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事件,反思人性的真諦。
創作上,舞台只有少量的道具佈置,以代表著劇中的角色,同時運用多媒體元素,透過蒙太奇手法,探索粵劇在舞台上的可能性。
傳統粵劇的突破,往往是經由不斷實驗與創新才可有效地持續發展,這驅使羅家英挑戰自己,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擴張粵劇在創新實驗上的無限;同時亦希望身體力行的跨媒體創作,成為後輩在創新發展上的推動力。
粵劇
又稱廣東大戲。形成於廣州地區,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並傳播到東南亞、美洲、歐洲等華人聚居之地。聲腔以梆子、二黃為主,兼唱高、崑牌子、民間說唱、小曲雜調。2009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