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fication Action Needed Opt Out
Off
Notification Information Opt Out
Off
    Referenced Site
    Category
    Press release
    Short description
    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首个探索流行文化的展览──「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于今天正式揭幕。这是在M+展亭举行的第三个展览,展期为2017年3月17日至5月21日,检视80至9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如何作为一个平台,让前卫的性别形象得以展现
    Thumbnail
    Title override
    M+展亭举办首个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览─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
    Alternative text override
    M+展亭举办首个探索香港流行文化展览─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
    Is External Article
    Off
    Weight
    100
    Content
    Title override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图像
    Alternative text override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图像
    Caption
    Copyright statement override

    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首个探索流行文化的展览──「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于今天正式揭幕。这是在M+展亭举行的第三个展览,展期为2017年3月17日至5月21日,检视80至90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如何作为一个平台,让前卫的性别形象得以展现。

    展览展出逾90件横跨1960年代至2016年的作品,并分为四个部份︰

    我就是我︰演绎粤语流行音乐
    舞台表演是推动粤语流行音乐及塑造明星的关键因素。展览以粤语流行音乐传奇歌手罗文、梅艳芳,以及当代流行歌手何韵诗的舞台服饰作开篇,让观众能够欣赏这些精心设计的服饰所带来的性别演绎。此展览部份亦有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的​​作品,展示了他如何通过前卫角色扮演和变装,挑战固有性别形象,创造出同时能够吸引男性和女性粉丝的形象。

    是男是女︰角色扮演
    在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电影业规模位列世界第三,也是第二大出口商。展览第二部分展示一系列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关锦鹏的经典作品《胭脂扣》(1988)及王家卫的《重庆森林》(1994),呈现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并探索电影如何运用叙事和戏剧来诠释社会大众对现代生活中男女角色的定义。

    你的轮廓︰艺术、设计和商业
    流行音乐和电影工业的成功,带动香港平面设计和摄影进入丰盛时期。展览第三部分探讨设计师如何利用唱片专辑、杂志封面设计等媒介,作为探讨性别形象的平台。美术指导张叔平、刘天兰,摄影师梁家泰、夏永康、邓伯成,以及平面设计师陈幼坚的作品,均极具原创性和强烈视觉效果,探索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态度如何影响性别形象的演绎。

    普普流行化
    在展览最后一部分,M+精选数件藏品,借此展示当今流行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以及它们对不同艺术家的影响,当中包括石家豪,何倩彤,日本普普艺术家田名网敬一,以及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探讨流行文化如何与艺术,设计和流动影象的相互影响。

    M+行政总监华安雅女士表示:「香港的流行文化,特别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粤语流行音乐及电影,奠定了香港文化身分,是世界接触这个独特城市的渠道。暧昧展览是我们首次以本地流行文化为主题,展出有关的M+藏品,也为M+拓展与艺术界及娱乐圈合作的空间。」

    M+香港视觉文化策展人彭绮云女士表示:「我们希望借本次展览,向本港流行文化中,尤其是80至90年代的创意试验作品致敬。这段时期,粤语流行音乐和港产电影取得了区域性和国际性的空前成功。吸引艺术、设计、时装、音乐、戏剧、电影等行业才华横溢的菁英,在本地创意行业澎湃腾飞之际,挑战传统对性别的定型。『暧昧』提供一个全新视角,让市民重新审视认识耳熟能详的作品,同时向香港以外的观众展示本地创意产业的傲人。」

    M+香港视觉文化助理策展人周丽珊女士表示:「『暧昧』由展示香港流行文化鼎盛时期一系列广为人知作品,观察视觉艺术如何让区内创意行业产生革命性的转变,以及它对M+藏品创作者的深远影响。」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由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彭綺雲、M+ 香港視覺文化助理策展人周麗珊和流動影像策展助理羅海珊擔任策展團隊,並由周耀輝博士及吳俊雄博士擔任策展顧問。

    「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展期由2017年3月17日至2017年5月21日,逢星期三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6時舉行。展覽期間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將會提供來往九龍站至M+展亭的免費穿梭巴士服務,服務時間由上午11時至晚上6時。詳情請瀏覽 http://www.westkowloon.hk/AmbiguouslyYours-programmes

    展览资料

    开放时间:
    2017年3月17日至2017年5月21日
    早上11 时至晚上6时
    星期三至星期日及公众假期

    地点:
    西九文化区M+展亭

    更多有關詳情,請瀏覽 http://www.westkowloon.hk/AmbiguouslyYours-programmes



    M+
    M+是香港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囊括 20及 21世紀來自本港、中國、亞洲以至全世界的視覺藝術、設計與建築,以及流動影像。M+位於西九藝術公園旁邊,大樓由 Herzog & de Meuron設計,旨在發展成為全球其中一所最具規模的現代及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預計於 2019年開幕。

    西九文化区
    坐落維港旁邊的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集藝術、教育及公共空間於一身。西九文化区的願景是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當中佔地 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西九藝術公園,及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同時設有多個表演場地和 M+博物館,製作及上演世界級展覽、演藝節目,以及其他文化藝術活動。

    策展人团队:

    彭绮云女士
    彭綺雲自2014年起於西九文化区M+視覺文化博物館擔任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她曾擔任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館長(藝術)及其藝術系的名譽副教授(中國藝術史及博物館學)。她於 2010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的利希慎基金贊助,前往美國研究當地的策展工作。近年參與策劃的項目包括展覽「板上風景:韓志勳初期繪畫」(2013)及「欣於所遇:蘇立文,吳環伉麗珍藏二十世紀中國美術」(2013),以及於溫哥華美術館參與「混合:現代文化的誕生」(2016) 的策展,並於同年與陳伯康策劃「M+ 思考:博物館視野中的行動主義藝術與設計」。彭綺雲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獲得中國藝術與考古學學士學位,及牛津大學聖希爾達學院獲得民族誌與博物館民族學研究碩士學位。

    周丽珊女士
    周麗珊現為M+香港視覺文化助理策展人,曾聯合策展「M+進行: 探索霓虹」(2014)和「M+進行:流動的影像」。加入M+前曾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項目主任和香港藝術館博物館見習員,並籌辦各項展覽及項目,當中包括「墨韻國風— 潘天壽藝術回顧展」(2011)、「有情世界— 豐子愷的藝術」(2012)、「身是客—香港在利物浦雙年展2012」和「深圳.香港創意藝術雙周」(2012)。周麗珊於香港大學取得文學士(雙主修藝術史和比較文學),並於香港浸會大學取得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藝術行政)學位。

    罗海珊女士
    罗海珊现为M+流动影像策展助理,首个参与项目是「M+放映」系列。加入M+前曾担任香港电影资料馆博物馆见习员和中英剧团教育及外展主任。罗海珊于西澳洲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取得传播研究学士学位,以及于香港城市大学取得媒体文化文学硕士学位。

    策展顾问:

    吴俊雄博士,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荣誉副教授
    吴博士在大众消费和媒体文化的氛围下成长,长年累月埋首于看电视、听流行音乐、看漫画及逛购物商场之中,促使他投身研究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行列,钻研范畴包括文化研究及性别研究。

    周耀辉博士,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助理教授
    周博士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范畴包括离散、性别、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大众传播、跨国界和流行音乐。学术以外,周博士亦为本地著名作词人和文学作家。